1999年,俄罗斯政局走向几度扑朔迷离,直到年底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尘埃落定后才露出端倪,以叶利钦总统为代表的当局在同各路反对派的较量中有惊无险地跨越了所有障碍,迈向2000年。
俄罗斯各派政治力量围绕12月19日结束的杜马大选展开的角逐以及为争取在明年6月总统选举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进行的争斗成为贯穿俄全年政局发展的主线。从年初起,各派政治力量利用去年秋天以来政府陷入的被动和叶利钦体弱多病的形势,精心布局,纵横捭阖,以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结果和态势。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当局则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摆脱被动,维护左右政局发展的主动权。
1月,普里马科夫为巩固和发展他出任总理后初步稳定了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未同叶利钦商议就提出“总统、政府、议会三方和睦方案”,即在今年国家杜马选举和明年总统选举之前总统不解散议会和政府,议会不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也不提出弹劾总统动议。但议会和总统对普里马科夫的方案持不积极态度,方案几经磋商未果,最后于3月流产。
进入4月,俄各派为占据大选有利“起跑”位置向政敌发难:左翼反对派将弹劾总统动议提上杜马日程,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在总检察长去留问题上再向叶利钦说“不”,“祖国”和“全俄罗斯”运动迅速崛起,普里马科夫与叶利钦的矛盾日趋公开。为了摆脱不利处境,叶利钦于5月12日解散了普里马科夫政府,8月9日又解散了上台不足3个月的斯捷帕申政府。由于各派紧盯大选而无意在政府更迭问题上过早“摊牌”,这两次政府危机有惊无险。8月,俄各派开始向杜马大选目标“冲刺”。“祖国”和“全俄罗斯”运动结成“祖国-全俄罗斯”竞选联盟。普里马科夫欲东山再起,出面领导当时支持率颇高的“祖国-全俄罗斯”联盟。为抗衡左派和中左派强劲竞选势头,俄当局授意紧急情况部部长绍伊古于10月初组成“团结联盟”。此后,代表不同派别利益的媒体“新闻大战”空前白热化。在各派政治势力的交锋中,当局与“祖国-全俄罗斯”的较量尤为引人注目。
纵观俄今年政局,其发展过程有四个特点:
第一,俄当局与“祖国—全俄罗斯”的较量成为政坛斗争主流。俄以往的政坛斗争基本上是围绕当局与左翼反对派对抗这一主线展开的。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中左派“祖国-全俄罗斯”的支持率一度超过俄共,大有成为杜马第一大党并在明年总统大选中获胜之势,这使它成为当局的头号对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俄以往政坛斗争的格局。
第二,俄政坛“左盛右衰”的趋势在年末出现微妙变化。近年来,俄议会一直呈“左盛右衰”的态势。今年11月前,左中力量在杜马竞选中处于明显优势,但这一态势在年末却出现变化。“团结联盟”在杜马选举中“异军突起”和“右翼力量”联盟“起死回生”的结果表明,右翼势力“日薄西山”的处境已有缓解。
第三,叶利钦仍能左右局势。叶利钦今年曾因病4次住进医院,加上各反对派与他作对,这使得他因去年8月政府危机而开始动摇的地位更加不稳。然而,在今年后几个月,叶利钦通过更迭政府、组建“团结联盟”以及借助清剿车臣恐怖分子等行动逐步摆脱了困境。
第四,车臣事态极大地扭转了于俄当局不利的局面。今年9月,为打击在莫斯科等地制造恐怖活动的车臣非法武装,俄联邦军队再次出兵车臣。这一事态从客观上转移了俄社会对国家政治经济危机的关注,并提升了普京和当局所支持的“团结联盟”的声望。可以说,车臣事态在影响当前俄政局发展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俄杜马大选的结束,围绕明年总统选举的竞选活动即将全面展开。俄各派政治力量将会根据杜马选举结果再整旗鼓,围绕争夺国家主导权展开更为激烈的角逐。